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思路

编稿时间: 2015-02-20 15:11 来源: 市科技局浏览量:1

2014年,我局围绕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切实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2014年科技工作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稳健发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791.4亿元、增加值464.9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4%。深入调研高新企业发展。深入国信军创6906公司、洞庭山科技等37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联手帮扶重点产业、重点民营企业,推动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专题调研。组织湖南理工学院等相关单位就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并在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上进行专题讲座,辅助领导科学决策。重点帮扶电子信息产业。牵头市经信委、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制订《岳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帮扶方案》,分解帮扶责任,实施“一企一策”对口帮扶,确定对口重点帮扶北斗导航产业园和汇创信息、国信军创6906公司、千盟电子、高安新材料等11家重点企业和项目发展。帮助7家电子信息企业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家电子信息企业申报省级科技项目。加大高新企业培育力度。以科技型企业为对象,举办了科技项目管理、高新企业认定、“两型”产品认定、优惠政策落实、企业专利联络员等系列集中培训2次,组织申报新认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45家。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实施“规整多孔材料制备与生产”、“微生物高密度发酵制备脂肪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关键技术攻关项目50个、“植物性安全剂组配酰胺类水田除草剂的产业化”等重点成果转化项目30个,攻克关键共性技术57项,成功开发出介孔材料分子筛、微孔结构的β分子筛等高新技术产品75种。

2、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重大专项有新突破。围绕继续争创政策性争资工作先进,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159项、资金5822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项目40个、资金2395万元;省级科技项目119个、资金3427万元,超出全省平均份额51.5%。建长公司的“膜技术分子筛催化剂无废水排放清洁生产新工艺开发及工业示范”国家863计划项目1个、争资300万元;汨罗市列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君山区列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省级项目119项、资金3427万元,其中“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起重电磁吊智能保护装置”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攻关和成果转化计划4个、争资860万元,“冻干粉和双袋技术示范与产业化”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个、争资480万。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全市预算财政科技投入8614万元,增幅为7.8%,其中市本级预算财政科技投入1800万元,增幅为11.1%。强化自主创新引导,安排市级产学研合作、创新引导基金、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1339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市本级先后安排科技项目三批84个、资金1339万元,其中自主创新引导基金600万元、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290万元、北斗导航产业发展专项200万元、科技支撑计划249万元。招商引资务实有效。围绕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等产业,先后引进项目2个,合同总投资6亿元,今年到位资金5000万元,历年累计到位资金1.25亿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73万元。

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建省级技术创新平台6家,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工业燃烧与燃烧智能控制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岳阳临港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平江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岳阳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1家,电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组建市级技术创新平台10家,其中北斗卫星导航应用院士工作站、正虹科技院士工作站2家,电磁装备、心血管重点实验室2家,石油化工余热综合利用、高梯度磁力选矿设备、高分子材料、名贵鱼类苗种、洞庭湖候鸟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推进科技人才工程。累计引进孙家栋、印遇龙院士等科技领军人才6名,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200名,带动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团队6个,其中长岭石化科技的“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术研发创新团队”被列为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争取经费100万元。顺利通过创建创业型城市验收,全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我市专利申请量为1824件,同比下降2.67%;专利授权量为1306件,同比增长12.2%;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44件,同比下降9.23%;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19件,同比增长5.31%;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88件,其中职务发明397件,占81.4%,百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7.1件,同比增长18.7%。湖南大学和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两相逆变电源系统及其综合控制方法”发明专利喜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和获省专利奖一等奖。开展打击假冒专利和侵权专利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受理专利侵权纠纷立案15起,结案11起,查处假冒专利189件。

4、科技园区建设加速升级。积极协调临港国家高新区创建。会同省科技厅和临港高新区,前往科技部高新司进行专题汇报,邀请科技部国家高新区评审专家来岳阳现场指导。编制完成临港国家高新区战略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预评审。临港国家高新区的创建已通过省发改委、科技、国土、住建等部门审核,进入到省政府向国务院申报阶段,创业服务中心被列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江县、岳阳县省级高新区创建通过专家评审。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组建成立岳阳市正虹院士工作站,成功创建“水稻全程机械化”省级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列为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湖南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入1.61亿元;认定省级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站68个。

5、科技成果转化规范强化。高规格重奖科技进步贡献。高规格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大会,奖励2013年度市级突出贡献奖陈建春、谢晓阳等2人;科技进步奖26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精心组织科学技术奖项申报。由巴陵分公司承担的“新一代高性能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成套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由岳阳昌德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环己烷氧化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开发”等5个项目分别获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省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同时,按程序认真做好2014年度岳阳市科学技术奖推荐受理和评审等工作。市政府已于2015年3月2日正式下文授予27项科技成果2014年度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9项。规范网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启动科技成果登记工作,设立技术合同签订等网上办事窗口。进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02项,合同成交总金额4058.08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018.08万元。在102项合同中,有技术开发合同40项,技术转让合同5项,技术咨询合同23项,技术服务合同34项。

8、科技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加强调查研究,先后开展岳阳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题调研,协助市委、市政府出台《岳阳市民营企业重点帮扶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并就“十三五”期间科技支撑湖南长江经济带发展,开展了厅市科技工作对接活动。先后制定市科技局《改革工作方案》、《改革任务分工意见》、《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组织推进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健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等系列改革。改革市级科技项目支持方式,按照科技项目分类管理的改革要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项目,按“以奖代投”的形式进行“后补助”。强化项目和平台监管,实施了市级科技研究与开发项目资金绩效评价,首次评选出第一批科研管理诚信单位;强化市级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和考核,对年度考核为优秀的院士工作站给予运行经费补助。推行管理规范化,启动科技成果登记工作,设立技术合同签订等网上办事窗口,率先启动研发项目鉴定工作,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减免走向规范,科技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9、科普知识宣传生动活泼。借助科技活动周、科技特派员、送科技下乡、12396科技信息服务等渠道,精心组织科技活动周、“4.26”知识产权宣传日、“5.12”防震减灾日等专题活动,知识产权、防震减灾、科技惠民等科普宣传受到了广泛好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小白额雁4D科普片》获湖南省第三届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航天航空科技馆和湖南省中草药识别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科学技术普及基地。选送的科普讲解员在全国、全省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1项,全省一、二等奖各1项。

10、干部作风建设全面提升。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聚集“四风”问题,讲政治、讲党性,以严肃端正的态度,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加强党性修养。讲规范、讲质量,精心组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围绕“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科技部门服务水平”,面向基层群众和一线科研人员,召开专题调研座谈56场,参与座谈830人次,发放征求意见表600余份。深刻抓原因剖析,扎实开展大反思、大批评,搜集制定《市科技局党组领导班子整改方案》,细化整改路线图,重点明确了21项整改任务。通过“突出问题整改”和“专项治理”双措并举,按照“成熟一项、出台一项、管用一项”的原则,把依法治国精神贯穿科技管理工作中,持续抓好建章立制工作。群众民主评议对局党组的满意率提升至96%,比动员初期的62%相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切实转变作风。通过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千名书记讲党课”、庆祝建党93周年、勿忘国耻“烈士纪念日”等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精心组织“党员进社区,竞赛当‘五员’”等活动,赴羊角山社区、金鹗山社区走访慰问,赴毛月镇南冲村建整扶贫、赴塑料一厂“双联”帮扶,在扶贫帮困中锤炼了干部过硬工作作风。强化纪律约束。重点整治“四风”突出问题,依法规范权力运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决执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清理等纪律。围绕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扎实开展“清正在心”主题教育、拒腐防变警示教育、人事编制清理、科技项目监管,确保党员干部队伍清正廉明。积极文明创建。严格落实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抓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责任街道公共文明劝导、机关文明创建、道德讲堂、社会管理民意调查等活动,提升科技部门良好精神面貌。

二、2015年科技工作思路

2015年,我们将抓住长江经济带、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揽科技工作,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推进岳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支撑的力度。加强高新企业培育,争取认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30家,新增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产品品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和创税明星企业。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大力支持园区孵化器发展,加快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增强经济开发区、临港省级高新区、云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屈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后劲。加速高新产业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绿色化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黄茶等产业发展,争取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100亿元、增加值55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1%。

2、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提升整合的速度。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围绕“312”工程目标任务,组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10家,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平台,进一步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立项争资,结合我市产业实际,找准国家和省科技项目支持重点,包装申报一批优势科技项目,争取全年向上争资5000万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力度,培育创新人才团队5个,引进院士等领军人才6名、创新创业人才200名。强化科技创新融资,为企业争取金融融资和风险投资搞好服务,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加大科技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岳阳。

3、强化自主创新引导,提升支持的精度。增加科技项目评审流程,将企业的科技信用等级,作为市级自主创新引导基金和产学研结合专项审批的前置条件,提高财政科技研发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企业研发项目鉴定,减少地方财政税源流失,促进企业实实在在加大研发投入,争取企业研发投入占到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到GDP的2.4%。精准实施科技进步奖励,全面铺开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真实掌握全市自主创新情况,评审一批市级科技突出贡献奖和科技进步奖,呈报一批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项目。落实知识产权支助政策,争取落实市级专利奖励和专利申请资助,抓好县市、园区和企业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争取实现专利申请量2000件、授权量135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96件。

4、抓好科技企业帮扶,提升服务的热度。加强政策辅导,分别就高新企业认定、科技项目申报、税费减免争取、研发费用核算、“两型”产品认定、专利申请与维权等,免费为企业开展经常性培训。加强信息咨询,着眼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面向科技型企业开展系列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岳阳科技创新的基础、差距和发展方向,免费为企业谋划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对口帮扶,突出科技型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扎扎实实为企业搭平台、争项目、引人才,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转化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

5、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管理的效度。牵头落实改革任务,统筹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改革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完善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机制;落实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实施股权与分红激励试点,建立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管理机制。拓展科技管理领域,切实加强科技项目绩效管理、创新平台运行管理、高端人才跟踪服务、产学研合作后续跟进、重大成果的产权保护和产业化促进,避免出现科技管理“缺位”或“不到位”,提高科技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强化科技绩效考核,紧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和新型工业化考核中的科技类指标,切实加强对县市区科技工作的考核评估,推进局机关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构建科技创新督导体系,确保各类考核指标圆满完成。

打印】【收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