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科技战线坚持“四个面向”,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服务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七大计划”,努力成为“五个重要地”,致力于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更大科技力量。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湖南15个项目获奖,全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表彰265个项目(团队、人);双季杂交水稻再创新纪录,平均亩产突破1600公斤;“海牛II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0000家;共评价入库9批114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54.7%。
坚持党建引领,乘势而上迈向新征程。湖南省科技厅坚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开展党组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17次,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扎实推进“清廉科技”建设。制定“三级五岗”责任清单,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锻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科技铁军”。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廉政风险排查,围绕各类评审、评估、评奖等重点工作,研究制定工作细则,规范工作流程,嵌入式开展风险防控,建立科技评审、立项、验收、评奖等工作“说情打招呼”记录报告制度,纵深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系建设,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年完成79项民生实事。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无纸化”项目申报,简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缩短实验动物行政许可时间,实现不见面审批;积极开展调研宣讲,围绕创新创业大赛政策、科技创新人才政策、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等主题,展开线上线下同步宣讲,参加单位(企业)超过3000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选派736名“三区”科技人才深入基层一线,聚焦粮食、茶叶、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服务;面向农村、学校、社区组织开展“科技潇湘行”“科普进校园点亮科学梦”“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科普活动,科技惠民成效显著。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赋能促提升。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组织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按照全链条科研创新体系设计,聚焦先进传感器件、高端液压元器件、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技术,组织优势科研力量开展产学研攻关,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中联重科牵头研究开发“智能型电液一体多路阀先导控制模块样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牵头完成“190排量高压柱塞泵配流副关键技术研究”;铁建重工牵头“大型掘进机主轴承及数字仿真技术”,已完成2条主轴承生产线的工艺布局和设备选型,研制出直径4.8m主轴承和大型工况模拟试验台;实现了量子点激光器国产商业化制备、高功率轨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用碳化硅芯片研制、8英寸离子注入机制备等重大技术突破……
积极探索“揭榜制”,一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揭榜挂帅”,在重大民生和产业前沿领域凝练一批事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科学问题,用“真金白银”鼓励有真本事的科研人员来“揭榜”。另一方面,围绕“3+3+2”产业集群发展,开展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着力攻克一批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及“卡脖子”难题。
培育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以点带面促发展。立足我省生物种业、先进计算、材料、先进制造、北斗应用、生命健康等领域科技创新基础优势,聚焦粮食安全、环境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培育建设以岳麓山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前瞻引领、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重大创新平台,夯实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支撑。加速推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确保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升级。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实体化建设加速推进,目前已有分子育种、生物智能大数据等2个共性技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国家级平台成功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湖南)挂牌落地,新增2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新增湘潭风能产业等4家,总数增至6家。
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工作,形成了从大学生、博士后、湖湘青年英才、科技领军人才到院士的科技人才梯次培养体系,为科技人才成长提供全链条、全谱系支持。2021年新增两院院士5名,在湘两院院士增至81人,其中,农业领域院士8名,居全国第二。实施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大力引才聚才。引进创新团队19个,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湘落户,引进支持高层次人才26人、团队6个。24人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资助名单,创历史新高。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落实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坚持放权赋能导向,在科技计划、科研经费、科技投入、科研院所、科技评价、科技监督、科技金融、科技奖励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凝练重点改革任务,加快构建更加符合科研规律、更加宽松自主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抓好科技政策的扎实落地,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和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动力活力。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与省农行、省建行等金融机构深入合作,引导多家银行为全省科技型企业累计投放贷款突破1400亿元,覆盖企业超过10000家。积极推进科技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建立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库,开设科技创新专板。2021年,全省共有6家企业登陆科创板,56家科技企业在省科技创新专板挂牌。目前,全省共有1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居中部第二。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扩大科技投融资规模,累计为岳麓山大科城等4个试点区域、70多家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超2.3亿元。持续推进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形成“集成式、全流程、零距离”融资服务模式,在全省布局12个分市场和8个工作站,助力区域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下一步,湖南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着力打造忠诚、创新、求实、清廉的科技铁军;扎实推进岳麓山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抢占创新平台制高点;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增强重大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抓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实施“三尖”(顶尖、拔尖、荷尖)人才计划,着力培养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青年科学家等;实施科技型企业“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量提质;推进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设立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母基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出台《湖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重大改革创新政策,推动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完善“一核引领、两翼带动、四区协同、多点支撑”全域创新空间布局。